走出兆豐案陰霾 台新銀出征日本

十月底的東京,微冷的空氣,終於有銀行在兆豐案後,不畏陰霾,勇於繼續海外拓點。台新銀行東京分行在十月二十七日開幕,是台新繼香港、新加坡設立分行後,第三家海外分行,也是國內第六家在東京申設分行的台資銀行。
三年內接連在新加坡、日本成立分行、在緬甸仰光設辦事處;接下來還有澳洲布里斯本分行、越南隆安分行等著加入營運,對金管會祭出「亞洲盃」後,率先呼應、在海外市場積極尋找出路的台新銀行,打的是什麼如意算盤?
台新金控總經理饒世湛說:「亞太地區現階段還是全球經濟動能的火車頭,如果能夠建立跨國金融平台,串連起來並互通有無,絕對會是未來的成長引擎。」
兩大盤算 當進軍中國跳板、分散風險
這正是進軍日本的第一個理由,有了東京分行,台新銀行就能順利克服赴中國設點的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(OECD)限制條款,最快在二○二二年,正式踏上中國市場。
即使近期經濟成長放緩,甚至去年國銀在中國的整體獲利相較於前年,衰退超過四成,但是去年中國仍有六.九%的經濟成長率,是國銀在海外布局不可或缺的市場。
一直以來,台資銀行要到中國設點、參股,皆受限於OECD條款,必須在OECD國家經營業務達五年,才可申設分行;也就是說,到中國設點條件未鬆綁前,台資銀行大都循此路徑西進中國,或以購併中國銀行方式,擴展中國版圖。
此外,根據銀行局統計,去年台資銀行海外分行含OBU(國際金融業務分行)業務,稅前淨利為一○三○億元(含大陸地區),占全體台資銀行總淨利的三二.二%;換句話說,海外市場是國銀獲利的重要支柱,占三分之一強。但台新銀行去年海外分行稅前淨利若含OBU業務約為三十二億元,占整體稅前淨利二七%,略低於平均值,顯示未來仍有成長空間,因此廣設海外分行,是台新銀行盤算的第二個理由。
儘管前進東京是一條非走不可的路,但選在此時站上東瀛戰場,台新銀行也將面臨不少挑戰。
看更多精彩內容詳見本期的今周刊
- 請勿重覆刊登一樣的文章,或大意內容相同、類似的文章
- 請不要刊登與主題無相關之內容
- 發言涉及攻擊、侮辱、影射或其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、社會正義、國家安全、政府法令之內容,本網站將會直接移除
- 請勿以發文、回文等方式,進行商業廣告、騷擾網友等行為,或是為特定網站、blog宣傳,一經發現,將會限制您的發言權限或者封鎖帳號
- 為避免留言系統變成發洩區和口水版,請勿轉貼新聞性文章、報導或相關連結
- 請勿提供軟體註冊碼等違反智慧財產權之資訊
- 禁止發表涉及他人隱私、含有個人對公眾人物之私評,且未經證實、未註明消息來源的網路八卦、不實謠言等
- 請確認發表或回覆的內容(圖片)未侵害到他人的著作權、商標、專利等權利;若因發表或回覆內容而產生的版權法律責任將由使用者自行承擔,不代表中時電子報的立場,請遵守相關法律規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