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招練肌力 逆轉關節年齡這樣做

有些人一過中年,常覺得腰痠背痛,走點路就腳痠,能做的事越來越少,生活越來越沒有樂趣,這個「年齡限制」最早可能發生在50多歲,但也有70、80歲的人,體力比年輕人還好,從不覺得年齡限制了生活。
為何有此差異?讓專家告訴你保持活力的祕訣!
69歲的張先貴外表神采奕奕、說起話來中氣十足,得知仁濟院辦理「老人身心活化課程」,他就來報名體適能類課程。他說:「從2011年到現在,已經上課9年了,近幾年,早上9點開放報名,6點就有人來排隊!」他覺得運動最大的好處是,不論遇到什麼壓力,運動時都能得到釋放與紓解。以前他常在國外出差,都會就近找公園運動,運動已成了他的習慣跟日常。
為什麼優先針對長者開辦體能類的課程?台北仁濟院社服室主任陳穎叡指出,如果長輩宅在家不出門,生活圈會受限,而鍛鍊體能、肌力,是他們走出家門的媒介,有了好的行動力,生活才會豐富多彩。
不管年紀多大 運動都可延緩退化
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副教授林怜利,是仁濟院肌力課程的教師,學經歷完整的她,除了熟悉樂齡族需要的教學技巧之外,也具備了教授中風、糖尿病、失智等患者運動的專業知識,希望患者藉由正確的運動與復健,達到克服失能及增進健康的效果。
林怜利副教授說:「不管年紀多大,只要有心,都可以運動。」她分析,隨著年紀增長,上肢的肌力若不夠,拿東西時腰、背易受傷;若下肢肌力不足,則容易跌倒,若因此骨折臥床,身體會快速退化。不論哪種,都會讓生活品質大打折扣。
行動不便坐著抬腳練「打水」 一樣能增加肌力
林怜利副教授建議健康的長輩,平時可多走路,並慢慢加大步輻,讓雙手自然的前後擺動,鍛鍊協調性;行動不便的人,可坐在椅子上,抬高雙腳做「打水」動作,或者用助行器練習走路,都能避免肌力退化,並增加體力。
不習慣運動的人,一開始可能覺得運動很喘、不舒服,「循序漸進」加大步輻、速度或運動量,譬如從每天走3000步,慢慢增加到一萬步,漸漸地心臟功能變強後,就會越來越不喘。
曾有一個獅子會的總召,中風後身體半邊癱瘓,之前的風光在一夕間殞落,很難調適;後來花了四年復健及運動,最後竟然可以拄著助行器跟家人一起出國玩,用雙腳再度踏出家門看世界。當這位總召來感謝林怜利的時候,她覺得「太有成就感了!」
張先貴也分享說:「不要以為高社經地位的人退休之後,就不會融入人群,其實我也遇到不少企業高階主管,跟我們一起運動、參加合唱團;交了朋友後,沒有什麼隔閡與距離。」
陳穎叡主任說,近年來看到志工裡有70歲服務65歲的,這現象證明了決定老化程度的,不完全是年齡。想要戰勝老化及退化,就要用積極的態度來面對生活;而保有良好的肌力,能踏出家門,就是再創美好生活的入場券。
本報導由台北仁濟院協助製作
BOX聽著老歌做運動,筋骨靈活更有力!
仁濟院免費提供《肌優力、筋有力,老歌陪你動下去》示範CD與書籍,歡迎民眾至仁濟院社服室免費索取。亦可寄地址及回郵60元至【108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200號 台北仁濟院社服室】索取(每人限領乙份)。
諮詢/林怜利(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運動健康與休閒系副教授)
陳穎叡(台北仁濟院社服室主任)
張先貴(台北仁濟院「老人身心活化課程」資深學員)
【完整內容請見《大家健康雜誌》2020年5月號】
看更多精彩內容詳見本期的大家健康
- 請勿重覆刊登一樣的文章,或大意內容相同、類似的文章
- 請不要刊登與主題無相關之內容
- 發言涉及攻擊、侮辱、影射或其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、社會正義、國家安全、政府法令之內容,本網站將會直接移除
- 請勿以發文、回文等方式,進行商業廣告、騷擾網友等行為,或是為特定網站、blog宣傳,一經發現,將會限制您的發言權限或者封鎖帳號
- 為避免留言系統變成發洩區和口水版,請勿轉貼新聞性文章、報導或相關連結
- 請勿提供軟體註冊碼等違反智慧財產權之資訊
- 禁止發表涉及他人隱私、含有個人對公眾人物之私評,且未經證實、未註明消息來源的網路八卦、不實謠言等
- 請確認發表或回覆的內容(圖片)未侵害到他人的著作權、商標、專利等權利;若因發表或回覆內容而產生的版權法律責任將由使用者自行承擔,不代表中時電子報的立場,請遵守相關法律規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