汽座放錯位置 寶寶送命機率恐大增

別再說「放旁邊沒關係」
你曾經到附近餐廳吃飯,因為車程短選擇把孩子抱在手上嗎?又或者在開車途中,因為嫌麻煩直接把孩子從汽座抱下來餵奶?基於省事、嫌麻煩而不用汽座,正是造成孩子重大意外傷害的元兇。而汽座不按安全位置擺放,孩子送命機率甚至和不坐汽座一樣高!汽座不僅要用,更要「用對」,才能充分保障孩子的乘車安全。
寶寶乘車意外又一樁!前陣子有名8個月大的女嬰跟隨父母搭車出遊,被坐在副駕駛座的媽媽抱在懷裡,豈料途中發生車禍,安全氣囊炸開造成小女嬰胸椎神經斷裂,導致永久性的半身癱瘓,讓加護病房主治醫師不禁感嘆,這一切都是沒坐汽座惹的禍…
沒坐汽座 撞擊力道恐達上百公斤…
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表示,抱小孩搭車的家長往往認為自己有能力給予寶寶完整的保護,但車輛的撞擊通常發生在一瞬間,此時人體會啟動自我防禦機制讓人抓住最近的物體避免撞擊,當大人鬆開雙手,孩子便會暴露在充滿風險的環境。一旦車輛時速達到40公里,車內乘客即須承受體重乘以30倍的衝擊力道,若寶寶體重是10公斤,撞擊力道就高達300公斤,孩子在這種情況下非死即傷,所以無論如何一定要讓寶寶坐汽座,才能給予孩子完整的保護。
1歲以下嬰兒 須坐後向式座椅
挑選兒童汽座時,首先要按照孩子的年齡選擇「前向式」或「後向式」座椅;1歲以下或體重在10公斤以下的孩子要坐後向式座椅(和行進方向相反),1歲以上或體重在11~18公斤的孩子要坐前向式座椅(和行進方向相同),18~36公斤的孩童則應坐進階式的兒童安全輔助椅。再來要根據孩子的體型、試坐的感覺選擇寬窄適中、材質舒適的款式,此時可以用手摸一摸汽座上下左右等裡外結構,排除可能會扎人或太過粗糙的款式。
林月琴指出,雖然台灣現行法規規定1歲以下才需要坐後向式座椅,但根據美國兒科醫學會(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,AAP)今年最新發布的資料,基於2歲以下孩子頸椎仍不穩定,建議1~2歲的孩子仍要坐後向式座椅,這點爸爸媽媽可以參考一下。
看更多精彩內容詳見本期的嬰兒與母親
- 請勿重覆刊登一樣的文章,或大意內容相同、類似的文章
- 請不要刊登與主題無相關之內容
- 發言涉及攻擊、侮辱、影射或其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、社會正義、國家安全、政府法令之內容,本網站將會直接移除
- 請勿以發文、回文等方式,進行商業廣告、騷擾網友等行為,或是為特定網站、blog宣傳,一經發現,將會限制您的發言權限或者封鎖帳號
- 為避免留言系統變成發洩區和口水版,請勿轉貼新聞性文章、報導或相關連結
- 請勿提供軟體註冊碼等違反智慧財產權之資訊
- 禁止發表涉及他人隱私、含有個人對公眾人物之私評,且未經證實、未註明消息來源的網路八卦、不實謠言等
- 請確認發表或回覆的內容(圖片)未侵害到他人的著作權、商標、專利等權利;若因發表或回覆內容而產生的版權法律責任將由使用者自行承擔,不代表中時電子報的立場,請遵守相關法律規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