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區安寧完善、照顧休假有補助 借鏡歐洲照顧經驗

居家安寧不安寧? 從北歐看台灣——社區安寧總體檢
推動社區安寧照顧,是許多醫療界人士的主張,也是國際趨勢。所謂社區安寧,是指以往多半在醫院安寧病房度過的日子,可以回歸到社區;因為離開大醫院可以減少感染,也不需要在病房的環境終了,更有人味。至於為何採用社區一詞而非說在家(亦稱在宅或居家)安寧?其實社區安寧包含在家安寧,但不只侷限在家,因為有的國家在社區裡設有安寧醫院,有的社區健康中心有規劃安寧房,還有的是在距離住家很近的護理之家和照顧住宅,都規劃有安寧照顧功能與空間,然後才是完全在家。
其實,如果有健全的照顧體系與素質優良的人力,以上資源是可以視情況交互彈性運用的,挪威就是個非常典型的例子。挪威的醫學中心通常會組織一個巡迴團隊,包含醫師、專科護理師等人。當病人出院前,照服員會先來參加小組會議;病人返家後,這個小組會到病人家中與家庭醫師碰面。家庭醫師一定要出席這項會議,接手後續照顧,並與原始團隊保持聯繫。
在台灣,這種居家安寧的理想正在發展中。比起在大醫院過世,這可能是個更好的做法,更何況台灣醫院病房有限,不像丹麥有17家安寧醫院,可以提供多數病患安寧善終。
一例一休實施後 照顧人力大考驗
但要在社區或在家安寧,要有維持生命徵象的設備、穩定照顧人力,通常至少要有居服員和居家護理師。至於這種日子會持續多久,很難說,大家都要有心理準備,可能會在住家與醫院間來來回回,即使已經決定選擇安寧照顧,還是可能會辛苦很久。除了基本安寧照顧,還要考量是否能更進一步滿足病人臨時提出特別期待,像是在荷蘭,就曾經有把病人連床一起載到海邊去欣賞風景的案例。
看更多精彩內容詳見本期的熟年誌
發表意見
留言規則
中時電子報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、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。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,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,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:
- 請勿重覆刊登一樣的文章,或大意內容相同、類似的文章
- 請不要刊登與主題無相關之內容
- 發言涉及攻擊、侮辱、影射或其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、社會正義、國家安全、政府法令之內容,本網站將會直接移除
- 請勿以發文、回文等方式,進行商業廣告、騷擾網友等行為,或是為特定網站、blog宣傳,一經發現,將會限制您的發言權限或者封鎖帳號
- 為避免留言系統變成發洩區和口水版,請勿轉貼新聞性文章、報導或相關連結
- 請勿提供軟體註冊碼等違反智慧財產權之資訊
- 禁止發表涉及他人隱私、含有個人對公眾人物之私評,且未經證實、未註明消息來源的網路八卦、不實謠言等
- 請確認發表或回覆的內容(圖片)未侵害到他人的著作權、商標、專利等權利;若因發表或回覆內容而產生的版權法律責任將由使用者自行承擔,不代表中時電子報的立場,請遵守相關法律規範
違反上述規定者,中時電子報有權刪除留言,或者直接封鎖帳號!請使用者在發言前,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,謝謝配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