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好說話的奧義

我喜歡從說話聲音、說話方式「聽」察一個人,因為聲音很直接,不需要對方的生辰八字,只要在跟對方互動的時候多一些敏感度,就能聽出很多線索。聲音有一部分是天生的,跟聲帶、口咽腔構造有關,影響了一個人的音質(音色),例如:聲帶短的人,聲音比較高、比較尖;聲帶長的人,聲音比較低沉。
聲音的第二個部分是後天養成的用聲習慣,也是一個人性格與意念長期交互作用所產生出來的特質,比方做事快、狠、準的人,語速通常不會慢、不會拖;腦袋裡有謀略、善於規劃的人,聲音通常會展現出謀定而後動的冷靜感。
想要提升說話的影響力,聲音是非常值得探索的學問,而且是必須培養的關鍵能力。關於說話,「同步」這個概念非常重要,一個人開口說話時,如果能觀照到自己心意、語意、語氣的同步性,就有更多機會把話說對、說好,說得有力量。
同一句話,用不同語氣來說,會有不同效果。以下這個句子,請你配合標點符號來說說看:
「我愛你。」
「我愛你!」
「我愛你?」
「我⋯⋯愛⋯⋯你⋯⋯」
句號的「我愛你」是堅定的;驚嘆號的「我愛你」是興奮的;問號的「我愛你」是質疑的;刪節號的「我愛你」是害羞的,也可能是被迫說出來的。
說話,是一個理性與感性兼具的行為,既用「內容」(語意)傳達理性思維,也用「語態」(聲音)傳遞情緒、情感。
心態會反映在語態上:心不在焉,說話的語氣就會鬆弛發散;心猿意馬,說話的語氣就容易浮躁失控。因此,可以從「語意」和「語氣」來理解、推測說話者的「心意」。
語意,就是說話的內容、就是文字、就是台詞、就是「語言訊息」,也就是你要說什麼。語氣,就是說話的形式、就是聲音、就是語態,就是「非語言訊息」,也就是你要怎麼說。
語言訊息和非語言訊息的組合千變萬化,讓我們能夠對別人表達內在各種細緻、幽微的情感。懂說之前先懂聽,聽一個人說話,有意識的把他說話的內容,跟所用的聲音(語氣)分開來聽,就會發現更多隱藏在話語裡的細節。
說話時,心意、語意、語氣三者同步,表達的效率最高、影響力也最大,因為別人容易聽懂。然而,這三者之間只要有拉扯、不一致,就會提高別人的理解難度,且不易贏得信任、甚至讓人覺得矯情,表達的效率低不說,還容易引起誤會,讓溝通變得更棘手。
想把人際關係經營好、成為一個對別人有影響力的人,「表裡如一」很重要。如果自認「心意」是好的,更要留意「語意」和「語氣」的選擇,盡量讓「語意」和「語氣」毫無懸念地傳達「心意」,不管這個心意是關懷、提醒、勸告、鼓勵、建議,還是防禦(畫界線),這便是好好說話的奧義。
看更多好書內容
- 請勿重覆刊登一樣的文章,或大意內容相同、類似的文章
- 請不要刊登與主題無相關之內容
- 發言涉及攻擊、侮辱、影射或其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、社會正義、國家安全、政府法令之內容,本網站將會直接移除
- 請勿以發文、回文等方式,進行商業廣告、騷擾網友等行為,或是為特定網站、blog宣傳,一經發現,將會限制您的發言權限或者封鎖帳號
- 為避免留言系統變成發洩區和口水版,請勿轉貼新聞性文章、報導或相關連結
- 請勿提供軟體註冊碼等違反智慧財產權之資訊
- 禁止發表涉及他人隱私、含有個人對公眾人物之私評,且未經證實、未註明消息來源的網路八卦、不實謠言等
- 請確認發表或回覆的內容(圖片)未侵害到他人的著作權、商標、專利等權利;若因發表或回覆內容而產生的版權法律責任將由使用者自行承擔,不代表中時電子報的立場,請遵守相關法律規範